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法律常识 >
实际借款金额与借条标的不符,如何处理?

  在民间借贷中,借条是确认借贷关系的重要凭证,但实践中常出现借条标明的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不符的情况。此时,法律如何认定?当事人应如何应对?本文将从法律条款、司法案例及实务操作三个维度,为您解析这一关键问题。

  一、法律框架下的认定规则

  以实际交付金额为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款合同为实践性合同,需以实际交付借款为生效要件。若借条金额与实际交付金额不符,法院将以实际交付金额认定借款本金。

  举证责任分配

  出借人需证明已按借条金额足额交付借款(如提供转账记录、收据等)。

  借款人若主张实际借款少于借条金额,需提供反驳证据(如还款记录、证人证言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举证不足的一方将承担不利后果。

  二、司法案例中的裁判逻辑

  案例1:部分交付借款,法院认定实际金额

  案情:李某向杨某转账15万元,杨某出具30万元借条。后李某主张另交付15万元现金,但未提供充分证据。

  判决:法院认定借款本金为15万元,理由:李某无法证明现金交付事实,且杨某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双方仅协商借款15万元。

  案例2:预先扣除利息,法院调整本金

  案情:借条载明借款5万元,但实际交付4.65万元,差额为预先扣除的利息。

  判决:法院认定本金为4.65万元,依据司法解释明确禁止“砍头息”,以实际交付金额为准。

  裁判要点:法院严格审查款项交付证据,对现金交付、大额借款等情形要求更高证明标准,防止虚假诉讼。

  三、实务操作建议

  规范借条书写

  明确借款金额(阿拉伯数字+大写)、交付方式(银行转账/现金)、时间、利息等关键条款。

  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借到现金约XX万元”),防止后续争议。

  保留交易记录

  出借人:保存转账凭证、收据、聊天记录等,证明款项已足额交付。

  借款人:留存还款记录、沟通记录,防范出借人主张额外债权。

  协商与调解优先

  发现金额不符时,及时与对方协商修正借条或补充协议。

  若协商无果,可申请人民调解或行业调解,降低诉讼成本。

  法律途径维权

  起诉流程:收集证据→确定管辖法院→撰写起诉状→立案→庭审。

  诉讼请求:可主张按实际金额还款,或要求对方赔偿因虚假借条造成的损失。

  四、风险提示

  现金交付风险

  法院对现金交付审查严格,若无证人、收据等佐证,可能不被认定。建议大额借款优先通过银行转账。

  虚假诉讼后果

  若出借人伪造交付证据,可能涉嫌虚假诉讼罪,承担刑事责任。

  利息约定合法性

  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LPR的四倍(现行约14.8%),超额部分无效。

  结语

  实际借款金额与借条标的不符时,法律以实际交付金额为准,但当事人需承担举证责任。规范借条书写、保留交易记录、优先协商调解,是预防纠纷的关键。若争议升级,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其他新闻
友情链接

法律问题咨询电话:0755-25986969
公司名称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北二街新天世纪商务中心A座1802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35 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35 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0755-25986969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北二街新天世纪商务中心A座18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