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法律常识 >
ChatGPT软件的应用会不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最近,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室OpenAI开发的全新“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了。作为一款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它不仅能和人展开互动,还可以写文章、制定方案、创作诗歌,甚至编写代码、检查漏洞样样精通,上线仅两个月全球活跃用户破亿。对此,有人直呼“太好用了,你要什么它就给什么”,也有人担忧“一些工作将被它取代”。ChatGPT的问世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那么,ChatGPT软件的应用会不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下面一起来看看广东知明律师针对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ChatGPT软件的应用会不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可能存在侵权,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根据OpenAI(ChatGPT开发公司)官网的描述,其对ChatGPT训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链接大量的语料库来训练模型,另一方面是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通俗地讲,在第一个过程中,AI的学习过程类似于“读书”,开发人员向AI的学习库中投放素材,让其自主阅读学习不断成长。第二个过程则类似“沟通”,即AI在与人类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根据对方的反馈进行学习,从而让自己的回答更加符合人类“预期”。

  在链接语料库进行训练的过程中,ChatGPT官方称自己对其训练所使用的材料来自开源库,但仍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巨量的文本挖掘和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版权作品被“误伤”进而构成侵权。

  2022年底,就有其他品类的生成式AI引起过相关争议。以AI绘画工具Mimic为例,用户只需要输入画面的描述信息, AI即可生成对应的图像,甚至可以模仿某位指定画师的风格进行创作。在音乐创作领域,对AI声音合成引擎提供足够的特定人声样本,AI就可以模仿他人的音色而歌唱。

  利用现有材料进行AI训练,是“合理使用”还是“侵犯版权”?

  从风险角度来说,AI学习的过程确实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可能性,但落实到诉讼案件中,则需要根据AI训练素材的类型、素材表现方式、AI软件使用场景等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应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未经著作权人授权使用其作品训练AI,是否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则要取决于该技术产品的用途及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而不构成侵权的十三种情形,如果仅出于研究目的进行研发、训练,则可以适用该合理使用情形,而若相反,例如基于商用目的、为研发者带来了直接的商业效益,则无法适用该合理使用情形。

  ChatGPT生成的内容属于谁?它能拥有作者身份吗?

  目前来看,人们应用ChatGPT的场景很广泛,包括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代码、诗、论文等等。

  国外一项对100多名教育工作者和1000多名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超过89%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帮助完成家庭作业。也有研究者用它来撰写学术论文,为此多家学术期刊更改编辑规则,禁止将ChatGPT列为合著者。

  那么,在法律上,ChatGPT能拥有作者身份吗?它生成文本内容的著作权属于谁?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作者”,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AI并非我国著作权法的“作者”,因此目前很难依据法律直接赋予ChatGPT以作者身份。即便对于少数明确通过立法承认AI生成内容可以获得版权保护的国家,其通常也是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者,或为生成过程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赋予作者身份。

  但同时也要看计算机软件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协议约定。比如,ChatGPT生成作品的著作权划分问题可从其服务条款了解一二。

  根据OpenAI的使用条款,只要该用户遵守使用条款(其中包括某些使用限制),OpenAI就会将其在输出内容中的所有权利、所有权和利益转让给提供输入内容的用户。然而,由于机器学习的特性,不同用户可能会从AI中获得相同或类似的输出内容,而根据条款,只有独有的“输出内容”的权利才能够转让。

  因此这种输出内容的转让需要排除呈现给其他ChatGPT用户的结果,而该等限制会造成输出内容著作权的不确定性,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不明朗。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能当成原创作品吗?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这并非新鲜事,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内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还出现AI画作获奖的案例。

  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能当成原创作品吗?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因此理论上来讲,无论自然人所创作的内容,还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只要能满足前述构成要件都可以构成作品。

  不过,目前,中国法律并未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可以构成作品作出明确规定,我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也对此存在不同理解。对此李伟华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只要满足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构成要件,应当被赋予版权保护。

  “因为这些看似属于计算机或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根本上还是人类智慧产生的结果,计算机或人工智能不过是在依据人类事先设定的程序、内容或算法进行计算和输出而已。”

  还有哪些法律风险?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法律问题,对于普通的用户而言,应当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首先是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因为ChatGPT是在大量不同的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大型语言模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可能导致该模型在向用户提供回复时过度借鉴他人的作品,从而引起侵权纠纷。

  作为用户应当意识到这一风险,并考虑通过避免限缩聊天请求等可行措施,来避免或限制获得趋于精确、狭义的可能来自特定作品的输出内容。

  其次是数据合规风险。OpenAI的使用条款规定了OpenAI对任何用户输入和输出内容拥有广泛使用权以改善ChatGPT。在此基础上,若用户在输入请求时,输入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未匿名化处理),则有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益的风险。

  因此用户在使用ChatGPT时,应对所有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或避免键入任何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

  最后是泄露商业秘密及违背保密义务的风险。

  用户可能在无防备无警觉的情况下,在提交请求时输入涉密信息。OpenAI的使用条款并未对用户可能输入ChatGPT的机密信息提供任何保护。相反,使用条款规定了OpenAI对任何用户输入和输出内容拥有广泛使用权以改善ChatGPT,但允许用户与OpenAI取得联系,选择不允许OpenAI将相关内容用于此类目的。

  因此,用户尤其是负有保密义务的用户在使用ChatGPT和类似的人工智能工具时,应当注意采取措施,以免出现泄密行为。

  ChatGPT软件的应用会不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以上就是有关的知识介绍,大家了解了吗?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致电或点击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网站http://www.zhiminglawyer.com/联系汪腾锋律师来尽快解决自身的法律困境。


其他新闻
  •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车主拒绝垫付医药费的情况屡见不鲜。受害者往往面临治疗费用高昂、责任方推诿的双重困境。本文结合《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
    2025-05-16 11:54:36
  • 在交通事故中,全责方先行垫付医疗费、修车费等费用后,如何合法、高效地追回款项?本文结合《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司法实践,系统梳理...
    2025-05-16 11:41:32
  • 在人身损害赔偿场景中,签署书面协议是风险防范的核心环节。一份规范的赔偿协议,既能固定双方权利义务,又能有效避免后续纠纷。本文结合《民法典...
    2025-05-16 11:41:06
友情链接

法律问题咨询电话:0755-25986969
公司名称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北二街新天世纪商务中心A座1802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35 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8-2035 广东知明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电话:0755-25986969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北二街新天世纪商务中心A座1802室

在线咨询
刑事律师
民事律师
行政诉讼
金融证券
违法犯罪
国际仲裁
法律顾问